以下是针对超微量分光光度计常见故障的系统性排查方案,结合实际案例经验与技术原理展开分析:
一、无显示/无法启动
1. 电源系统故障
表现:按下电源键后屏幕无反应,指示灯不亮。
排查步骤:
- 检查电源线是否牢固连接至设备及插座,尝试更换插座测试;
- 打开机箱侧板,观察内部保险丝是否熔断(常见规格为T2A/250V),更换同型号保险丝;
- 若设备配有锂电池,尝试移除电池后直接接电源适配器启动。
2. 主板供电异常
表现:电源指示灯亮但屏幕黑屏。
排查步骤:
- 检查主板与显示屏排线是否松动,重新插拔连接;
- 轻触复位按钮(如有),重置主板电路;
- 联系工程师检测主板电容是否鼓包或烧蚀。
二、读数异常(偏高/偏低/波动大)
1. 光源系统故障
典型现象:吸光度普遍偏高且噪声大。
排查步骤:
- 观察氘灯/钨灯是否正常点亮(可见微弱蓝紫色或橙红色光斑);
- 若灯光微弱或闪烁,更换老化灯源(氘灯寿命约2000小时,钨灯约3000小时);
- 清理光源散热风扇滤网,防止灰尘堵塞导致过热保护。
2. 比色皿污染或错位
典型现象:空白样读数>1.0ABS。
排查步骤:
- 使用专用擦镜纸蘸取无水乙醇单向擦拭比色皿上下表面,禁用粗糙纸巾;
- 确保比色皿插入检测通道,无倾斜或位移(微升级别偏移会导致显著误差);
- 更换新比色皿测试,排除器皿本底差异。
3. 检测器性能下降
典型现象:信号强度持续走低,重复性变差。
排查步骤:
- 进入系统自检模式,查看检测器电压信号是否稳定;
- 执行暗电流校正(关闭光源盖),若暗电流值>500数字计数,需更换检测器模块;
- 检查检测器散热片是否积灰,影响光电转换效率。
三、基线漂移或校准失败
1. 波长校准偏差
表现:标准滤光片实测峰值与理论值偏差>2nm。
排查步骤:
- 启用自动校准功能,使用内置钬玻璃或钕滤光片进行波长校正;
- 手动微调准直镜螺丝(需专业人员操作),恢复光路准直性;
- 检查单色仪传动皮带是否松弛,导致波长扫描滞后。
2. 环境温度剧烈变化
表现:连续测量时基线缓慢上扬。
排查步骤:
- 将设备置于恒温环境(建议25±2℃),预热30分钟后再测量;
- 避免阳光直射或空调直吹,防止光学元件热变形;
- 长时间未使用时,先空载运行1小时稳定系统温度。
四、软件通讯故障
1. 电脑无法识别设备
表现:驱动程序安装失败或设备管理器显示黄色感叹号。
排查步骤:
- 更换USB数据线(推荐使用原装屏蔽线),尝试不同USB端口;
- 重新安装最新版驱动程序,关闭杀毒软件防火墙临时权限;
- 检查设备固件版本,通过下载升级包进行刷机。
2. 软件卡顿或崩溃
表现:光谱扫描中途死机或数据丢失。
排查步骤:
- 关闭后台占用内存的程序(如浏览器、视频软件);
- 增加虚拟内存容量(右键计算机→属性→高级系统设置→性能设置);
- 重装软件并选择“自定义安装”,取消不必要的插件加载。
五、特殊样本导致的假性故障
高浓度样本误区:超微量模式下遵循比尔定律线性范围极窄(通常<0.1ABS),若吸光度过高会导致非线性偏离。
解决方案:稀释样本至合适浓度,或切换至常规比色皿模式测量。
气泡干扰:微量样品易产生气泡,造成散射光异常。
解决方案:用移液枪缓慢注入样本,静置片刻待气泡逸出后再测量。